就地取材
昨晚我姑娘写了她人生中第一篇算是就地取材的作文,我非常开心。学会就地取材,就是找到了一条通往捷径的捷径。因为就地取材的材料熟悉易懂且取之不尽,兼运输便利,所以一定能出好活儿。
我基本还算一个理论工作者,虽然要求自己不断加强实践,但是实践的领域太过宽广,而人生狭窄,无法便尝。不过我还不算太老,且注重保养。机会总是留给那些会保养的人。
曼者,慢也,曼是慢的本字。曼的甲骨文是上下两只手把中间的眼睛撑得大大的,意思是你不睁大眼睛连续看,根本就发现不了它在动,一下都不能眨,你说慢不慢。保养基本是求慢。我们开始在慢速中寻找准确,所以可以不急而速。
非常喜欢那些见识高的人,见识就是多见而能识的意思。其次喜欢那些学问深的人,不仅能学还能经得住问。见识高多半是快材,学问深多半是慢材。两下里都高的人,市面上难得一遇。
所有发达省份,都是就地取材,因地制宜的典范,所有不发达省份,都发牢骚无材料可取,无地宜可制。其实不然,不守本土,终无可用。老是想着沿海有海,新疆有疆,就只能望宜生叹。每个地区都是便(bian)宜,所以需要诚心去问。
伊朗,过去做过波斯帝国,土耳其,也做过帝国,即使现在弱了,在人民心中永远燃烧着帝国的梦。所以我们以前富足过的那些地区,也永远不能被沉没。印度历史上从来没有成为帝国。
诸子百家的时候,墨子,荀子,韩非子,孔子,老子等等各种子,一家一个代表人物,就是一家一子,百家于是有诸子。而对于中华民族,子代表人物是孔子。所以“子在川上曰,逝者如斯……”